本文目錄
1、強烈的透視效果
所謂透視就是近大遠小。如果相機離得拍攝對象很近,那么這種透視效果就會更加強烈。近距離拍攝的照片可以造成很強的視覺沖擊力。往往使用超廣角鏡頭會很容易得到有著強烈透視效果的照片。
2、不同的拍攝角度
嘗試不同以往的拍攝角度,自然可以讓觀者看到平時看不到的事物特點。因為平時不常見,所以會讓觀者耳目一新。
3、主體表現非常清晰、銳利
一般來說,攝影的基本要求就是主體清晰,如果主體非常清晰、銳利,總會讓人覺得看起來很爽快。
4、背景虛化
當背景很虛之后,不但可以突出清晰的主體,最關鍵的就是被虛化的背景本身也會有迷人的效果。這可能是為什么大家追求大光圈鏡頭的原因吧。
5、有延伸感的畫面
漸變的場景其實在生活中并不少見。但是只要有這樣的場景,人的眼睛都會被自然地吸引,從近及遠一直看過去,最終目光鎖定在遠處的匯聚點(滅點)上。
6、逆光拍攝
當柔和的逆光打透植物或者毛發的時候,拍攝對象周圍總會散發出柔和的輪廓光。這種“打透”的“亮”和順光的那種“亮”絕對是不一樣的。大家就喜歡這個。不過那種“死白”蓋了主體的逆光,還是越少越好。
7、人物的特寫
不管是拍攝出一雙直勾勾看著你的眼睛,還是拍攝出人臉上的溝壑或者發須,都會讓人覺得照片上的這人背后有故事。別管是不是真有,反正看著有,你就覺得這片子耐琢磨。
8、人在畫面中很小
如果你把人物拍得很小,而這照片還能看,那么說明背景一定是很好的自然景觀或者人文景觀,而且一定是大景。這時候在這地來這么一招,絕對讓人覺得畫面禁琢磨。這時候你腦子里往往轉著的就是人物與環境的關系,以及類似于“這地兒真好”的感嘆。
9、有霧卻能看清楚
有霧的天氣來拍攝,畫面的色彩往往會變得很淡或者單一。這樣一來,畫面會顯得干凈、利落。但是要是朦朦朧朧的什么都看不清,那么你反而也會覺得“臟”。所以該清晰的清晰,再加上這種干凈、利落的“朦朧”,大家看起來才會“悅目”。
10、日出前日落后的彩霞
日出之前或者日落之后,如果你趕上了好天氣,那么天上的色彩真的是千變萬化。這個好天可不是指只有太陽的大晴天,天空中怎么都得有云,當然云多云少各有各的好。如果可以預見有這樣的好天氣,那么你一定要找個好的地方去拍攝。《攝影筆記》中有句話叫“天好看的時候看地面”。
11、慢門
人眼看到的世界,永遠只是一個一個的瞬間連接起來的。所以你回憶起來的存在于腦海中的畫面基本上都是凝固的。然而相機有慢門曝光,可以將現實中動態的元素虛化成一條軌跡。這是人眼看世界很難看到的情景,人們自然會被這樣的畫面吸引注意力。
12、黑白
格調不夠,黑白來湊。當我們把一張照片拍攝成黑白的時候,總會發現真的是格調提升了幾許。首先,因為老的東西能傳下來的大多是經典了,所以我們會看到很多黑白的經典,長此以往,我們自然會默認黑白和“經典”有關。然后,就是因為黑白可以將所有的色彩簡化為黑、白、灰的色階,讓畫面看起來更加簡潔。個人認為,人文和人像作品都可以試一試。但是風光…真的還是彩色的好。
圖上畫了哪些人?他們在干什么?他們可能會說些什么?
國上畫是指中國傳統繪畫的一種風格,主要是以歷史人物和故事為主題,表現出歷史和文化的魅力。在國上畫中,經常出現的歷史人物有很多,例如孔子、李白、諸葛亮、關羽、周瑜等等。這些歷史人物都是中國歷史文化中的重要人物,對中國社會和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國上畫中,這些歷史人物通常被描繪成英姿颯爽、神態自若的形象,他們可能在進行軍事指揮、讀書寫字、品茶聊天等各種不同的活動。他們可能會說些具有哲理性的話語,如孔子的“中庸之道”,李白的“天生我才必有用”等等。這些話語不僅表達了他們的思想和哲學觀念,也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智慧和精神面貌。
總的來說,國上畫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種重要藝術形式,它通過描繪歷史人物的形象和活動,展示出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豐富多彩。
如何拍攝大型會議合影在前面,筆者講了如何在封閉的會議室拍攝會議照片,會議攝影還有另外一個很常見的場景就是會議合影,一般稍大點的會議一般都會安排此項,所以筆者專門做個介紹。
這是首先要明確一個觀念就是拍合影絕對不是懂相機就行,所謂“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前期的準備工作直接決定了合影的成敗。
首先就是要確定地點:
1、人數要保證都站得下,站幾排,都是要實地測試過才行。
2、天氣,比如一般天氣晴時都是在室外拍,萬一下雨要有室內的備選場地。
3、背景,選擇簡潔的、與會議主題有關的背景、公司標志性背景、標志性建筑就是上佳之選。
朝向一個影響到背景的選擇,更重要的是光線,按以下情況選擇優先度
1、陽光不照射到(漫散射):與會人員面部光線均勻,眼睛也睜得開;
2、背光:會議人員后腦被陽光照耀,面部無光,但是眼睛睜得開;
3、直面陽光:會議人員臉上發光,油光四溢,眼睛睜不開;
4、側向光:臉上亮一塊暗一塊,和唱戲劇差不多...
根據與會人員確定主要與會人員的位置,并將位置資料打印出來指引人員人手一份。
1、站位后的形狀整體是長方形和相機的照片的尺寸差不多一致就行,太狹長或者太方正都不好看。
2、如果是凳子,可以在凳子上不顯眼的地方把名字貼出來;如果是站立可以在地上用不顯眼的標簽把最重要的位置標示出來。
就筆者經驗來看,站的亂七八糟是最常見的,去年研討會我在地上定點之后,效果就好太多了。
會議籌備的時候就應該已經測試過合影效果,所以開拍之前,就要先去場地按照之前測試的情況把三腳架架好,相機參數調整好,等人員入座即可立刻拍攝。
其實引導人員比攝影師還重要,不然就會戰亂。引導人員一般三名,中間一個,兩邊各一個,不要多,多了也容易亂指揮。引導人員先引導一般的與會人員站好位置,再歡迎主要與會嘉賓就位。
在引導的時候,引導人員一方面要能理解攝影師的指揮,另外要能霸氣的指揮人群。
如果真的站亂了,有些行數沒占滿,怎么辦?這種時候,往往你指揮的太多會讓會議人員無所適從,因為他們在隊伍中是看不到自己的。其實筆者去年拍100多人的新員工培訓合影就遇到了。這種時候,只能保證四條邊是齊的,不然總不能讓人第一印象就看到這邊突出一塊,那邊凹進去一塊。
拍合影的時候最保險的就是喊“一二三”了,但是如果想要取得比較不錯的氣氛,就得準備點段子呢,正經一點的“感謝.....”是比較正統的,再好一點就是段子了,比如根據場合把“發大財”“越來越靚”這種弄進去是最好不過的。其實這個一直是困擾我的事情,因為我文學功底比較差,這種句子不太造的出來。
看到在這里,好像一個關于相機的知識都沒講呢,因為拍合影相機確實是最不重要的,只要前期把參數挑對,不,是直接用自動擋就行,剩下的真的就是按按快門的事情。這里給三個小貼士:
1、鏡頭焦段用50mm左右,變形較小;
2、三腳架是必備。
3、取景時會議人員站位的四周要有適當的背景,一是畫面不會過于壓迫,二是便于后期在頂部加會議標題什么的。如果覺得不好把握就是四周留白的背景寧可大了去裁,也不要擠巴巴的。
筆者最大的愿望是,每次給我搞幾個霸氣點的協助人員吧~筆者就不拿自己拍的來舉例子了,找個網上的圖片吧,算是不錯的范例。
如何給領導拍好會議照片第一,你攝影的技術要好。你要學習報紙網站上關于會議的照片,看看人家是怎么照的,還要學習攝影知識,明白什么叫快門、光圈,閃光燈怎么用。即便現在都是自動相機了,也要拿相機穩當。這是最起碼的。
第二,你照相時擺的姿勢要好看!也非常重要。你的領導在上面看你怎么照的,你要不時的蹲下、站起,貓腰,側身,橫著照,豎著照;遠景照,近景照;他會認為你很賣力氣!至于照片,他們未必看見幾張!
第三,會寫會議消息。一般的來說,寫新聞和照照片應該是一個人,不會安排兩個人的。其實這種會議新聞很好寫,你多留心一下就行了。
開會議時當然也是要拍會議照的,以下是專門為你收集整理的會議室開會拍照技巧,供參考閱讀!
會議室開會拍照技巧篇1一、拍照的對象與技巧:
1、全影照。
1)主題突出,在拍攝時一定要拍一張會議全影照,全影照要將會場橫幅的會議標題拍進畫面,一看照片就知道是什么會議,全景照要注意畫面充實。做到三位一體即;會議橫標、主席臺領導、參會人員都要拍進去,使會議照隆重生動有立體感。
2)全景照會場最好不要將會場過道拍進畫面,否則顯得照片松散,調換一下角度便可以避開會場過道。
2、拍攝領導和貴賓發言。
1)會議開始,主持人開場白用特寫鏡頭,臺子一般高不宜正面拍攝,否則臺子只露一個腦袋,不好看。正確的拍攝角度為45度,麥克風不能和嘴連接或擋住講話領導的臉,還要注意不能在領導頭部出現背景分割線條。基本此場景都用特寫鏡頭,也可以拍攝講話時全景。
2)另外,拍攝領導最好在會議一開始拍攝。因為這時領導精神飽滿。拍攝效果好,特別注意主席臺的背景畫面,切勿使領導的頭部與背景的一些不和諧的畫面重疊,最好在不同的角度試拍,以備后期選取,否則就是廢片。
3)在拍攝時盡可能接近會議的主要領導,這樣才會保證不會有不相關的人或者由于拉動鏡頭過遠而導致手顫動,所出現畫面的走樣和搖晃。能夠在領導面前拍攝,就盡量靠前,要抓緊時間,選擇好時機。
4)進行拍攝領導時,構圖還要注意不要去犯一些低級的構圖錯誤。譬如:發言時麥克風遮住了領導的半個臉、桌面的水平面與領導的脖子等高、領導抽著煙或者手叼著煙、會場煙霧彌漫、把隔壁領導的半個頭或半只手也拍攝進去等等。
5)拍攝主要領導時,不要給所拍的人物頭頂留太多的空間,否則就會造成構圖不平衡缺乏美感,很容易把領導拍攝成中年“地中海”。對領導一定要少用俯拍鏡頭,特別是對于高個子的記者。因為從高角度拍攝人物特寫,會削弱人物的氣勢,使觀眾對畫面中的人物產生居高臨下的優越感。畫面中的人物看起來會顯得矮一點,也會看起來比實際更胖。
3、拍攝聽眾。
1)在發言者交接的時候不妨把畫面對著聽眾,拍攝他們專注的神情或做筆記的動作。聽眾表現出不耐煩的情緒.打盹或是交頭接耳的畫面不可以拍攝,否則將會成為會議拍攝記錄的敗筆。
4、拍攝頒獎、領獎等動態的照片。
1)因為人在運動著,所以,一定要用閃光燈,否則容易使畫面虛掉。這就和拍攝人物的方法差不多了,近距離拍攝的時候,注意閃光燈的角度。不能調節閃光燈角度的,盡量不要靠人物太近,以免使拍攝對象發白。
5、抓拍會議休場時的討論畫面和會議開始結束時的握手畫面。
二、注意:
1.拍攝人物特寫(領導和聽眾)。
比如領導講話、會議上有特點聽眾代表的代表。拍攝這種照片比較好辦,就是用閃光燈。如果是近距離拍攝,閃光燈不要直接對著人物,可以稍微向上,通過天花板的反光來進行補光,這樣,人物的臉不容易出現發白的現象。還有就是如果有防紅眼的設置,要打開,不然,拍攝的人物眼睛發紅光就成為廢片了。如果不能調節閃光燈角度的,盡量不要靠人物太近,以免使拍攝對象發白。如果是遠距離通過長焦拍攝人物,那閃光燈可以直接對準人物,或者根據距離遠近作適當的角度調整。這必須根據實踐來掌握。
2.會議照片要拍的穩重,會議全景照要拍的橫平豎直,否則就會有失重感,橫以會標為準,兩側豎柱為準。
3.小會議室拍攝注意事項,在小會議室拍攝時要注意光線的利用,因為小會議室往往窗戶較多。受強光干擾嚴重,容易將人物拍黑。如果可能最好使用閃光燈,在沒有閃光燈的條件下最簡易的辦法是拍照者背對窗戶或拍攝角度能避開強光。
4.會議中,一些搶眼的背板色彩也要注意,特別是紅色、鮮黃色和深藍色尤其會吸引眼睛的注意,畫面中要避免出現跟拍攝主體沒有關系但卻會搶眼的色彩。
對于宣傳人員,很多時候需要拍攝各種各樣的專題會議。而在會議中,除了要把會議的場景,如大景,中景拍攝好外,最重要還要把會議的主要參會者和領導拍攝好,如果把主要領導的拍攝搞砸了,整個會議的拍攝也會變得黯然失色。
單個主要領導拍攝。首先應充分運用各種動態構圖法,更加突出的表現主體形象,不能呆板、沒有活力。例如,可以首先選好幾條推拉路線,從左到右、從右到左,從遠到近搭配,然后在拍攝過程中把不同的構圖有機地串聯起來。給每一個領導足夠時間的特寫,盡量時間長點,在后期制作的時候可以有選擇性地把好的鏡頭剪接出來。
多個主要領導拍攝。在大多數情況下,拍攝要以平攝為主,但是開會的主要領導很多時候都有多個,這個時候就更加要注意拍攝要領。如果一部新聞全部一律地使用單獨平攝,就會使觀眾感到平淡乏味。偶爾變換一下拍攝的角度,就會使影片增色不少,最適合用左右平移的方法。首先,在給一個領導足夠的特寫后不要關機,用平移的方法,保持平均的速度把鏡頭移向另一個領導,再給他足夠時間的特寫,如此類推;但鏡頭的平移不能過快或者過慢,否則會破壞節奏的'連貫性。
有時候,對人物拍攝時為了突出拍攝的高大形象,可以用仰攝來拍攝,同一個人物,因為觀看的角度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感受。仰望一個目標,觀眾會覺得這個目標好像顯得特別高大。用這種方法去拍攝,可以使主體地位得到強化,被攝者顯得更雄偉高大。
會議室開會拍照技巧篇2一、室內會議拍照技巧:
會議攝影涉及的場所主要有三:簽到臺,VIP廳和主會場。
1.拍攝空鏡頭。一般全景拍攝會場、VIP廳、簽到臺的布置。特別的細節拍攝(會場裝飾物),比如:準備發獎用的獎杯特寫等等。
2.拍攝簽到臺。全景拍攝來賓的簽到過程,特寫拍攝禮儀小姐為重要領導佩帶胸花。特別需要注意領導和VIP的到來,簽字和主辦方迎接,握手的場面。
3.拍攝VIP廳。中景拍攝領導或VIP交談的場面,包括寒暄和互贈名片,一般結合背景的陳設,交代會議場所。
4.拍攝茶休。茶休主要就是拍攝賓客隨意交談的場面,一般使用中景多。
5.拍攝領導和貴賓發言。會議開始,主持人開場白用特寫鏡頭,臺子一般高不宜正面拍攝,否則臺子只露一個腦袋,不好看。正確的拍攝角度為45度,麥克風不能和嘴連接或擋住講話領導的臉,還要注意不能在領導頭部出現背景分割線條。基本此場景都用特寫鏡頭,也可以拍攝講話時全景。需要注意講話的領導表情的抓拍。全景拍攝參加會議的人。
6.拍攝合影。合影和會議記錄的拍攝有所不同,要求很高。對人數和室內外光線環境的要求很高,有無站立的架子也很重要。后期制作也很麻煩,不是簡單的放大!需要做電腦精細明暗調整,加字,掃描費,修整照片缺陷(如閉眼),一般攝影師都有熟悉的彩擴店,可以享受優惠價格,甚至免收部分費用,最重要的一點是保證照片的質量。拍攝宴會。主要是演出拍攝、游戲拍攝、領導和VIP敬酒、演員和觀眾互動的鏡頭,注意畫面的生動性。
7.根據主辦方要求或會議活動程序的變化臨時安排調整拍攝方案。
二、怎樣拍攝集體合影
時下,各種會議要拍集體合影,各學校學生畢業更要拍集體合影。因此,有必要了解并掌握拍攝集體合影的技術技巧。
一張好的集體合影應該達到以下五點要求:
1)集體群像在畫面布局合理,充實。
2)前后排無遮擋現象。
3)最前一排與最后一排的人都清晰。
4)沒有前排頭大、后排頭小的透視變形。
5)沒有閉眼睛的情況。
三、拍攝要領
1、應選用標準鏡頭
標準鏡頭的視角與人眼一致,用廣角鏡頭拍集體照時會出現透視變形現象,前排人物離鏡頭近而頭大,后排人物離鏡頭遠而頭小。因此,拍集體照不能使用廣角鏡頭。如果使用變焦鏡頭拍集體照也應選擇50毫米焦距段。
2、光圈和快門速度的選擇
集體合影的特點是:人物是靜止的且縱深大。要獲得較大的景深,一般得使用小光圈和較慢的快門速度。20~30人的合影宜用f/5.6~f/8光圈;在60~70人合影時宜用f/8~f/11光圈,在100人以上合影時宜用f/11~f/16光圈。快門速度最好不低于1/30秒,這樣可避免個別人在拍攝中突然的晃動。當然,在光線較差的情況下,為了保證有足夠的景深,只好犧牲快門速度,但一般不能低于1/8秒。
3、使用三腳架和快門線
因為拍攝集體合影需要較大的景深,所以常選用較小的光圈拍攝,這時快門速度較慢,為防止拍攝中出現“手震”,影響畫面清晰度,因此在拍照中必須使用三腳架穩定照相機。
4、為避免前后排遮擋,前后排梯度要大
拍大型集體合影時,安排隊列最好用桌椅,能使前后排更緊湊一點,以便更有效地利用景深,拍出清晰照片。隊列的安排一般是第一排坐凳子,第二排站地面,第三排站凳子,第四排站桌子,如果人還多,前面可蹲一排。
如果利用大樓前的石階照集體合影,人群站隊排列應注意的是,無論人多人少都必須隔一級站隊(即前后兩排之間應空一級),這樣才能避免前排遮擋了后排。
拍集體合影構圖很重要,不能在前排擺上過多的凳子,造成隊形細長,人物頭像很小,構圖難看。
一般拍集體合影第一排擺凳子的數量可用以下公式計算:
擺凳子數量=合影人數/5
例如:100人合影,擺凳子數量=100/5= 20即100人的合影,前排領導席擺20個凳子即足。
如果拍攝100人以上的合影,最好將桌椅以照相機為軸心擺成一個弧形,因為鏡頭最清晰的焦點平面是在以鏡頭焦點距離為半徑的圓弧上。因此,采用弧形站隊拍攝,就不會出現集體合影中常見的兩側人物不十分清晰的情況,從而保證了中間和兩側的人物都一樣清晰。
5、光線的選擇
拍集體合影以柔和的自然光為好,應盡量避免直射陽光和逆光。時間應選在上午10點至下午4點這個時段,不要在樹蔭下拍照,以防產生花臉。
6、焦點選擇
根據景深原理,鏡頭應聚焦在整個隊列縱深的前1/3處。例如:若共五排人,應將焦點對在第二排的中間人物上,這樣可更有效地利用前景深和后景深,拍出前后均清晰的集體合影。
7、構圖方法
集體合影的構圖布局要求上寬下窄留出天地,左右略留有余地而盡量充滿畫面。
8、拍照時注意力應集中
拍攝前先看看隊列中有無前排遮擋后排的情況,如有則應調整一下位置。在按動快門前舉手示意,提醒大家注意力集中,以免出現閉眼或晃動。此外,初拍集體照要避免緊張情緒,把注意力集中在準確曝光,精確聚焦以及構圖上,否則,任何小小的差錯和失誤都會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因為大多數集體合影是無法補拍的。
四、會議照片的基本要求:
①求真,會議中圖片必須是這一事件中真實的照片,不可以將其他圖片用于這個會議上,除非特別需要!
②求新,圖片包含的景象必須新鮮,色彩鮮明,清晰!
③求活,圖片可以將會議事件的現場氣氛表現出活力,富有感染力!
④求情,能夠抓住圖片主體的表情特征,借以抒發主體的心理感情!
⑤求意,根據整體會議的要求,會議圖片必須對新聞內容的側重點有所表現。
⑥文字說明要規范,描述畫面的事實,包括日期、人物、事件等要素必須精確嚴謹,然后說明新聞事件的背景,最大限度地保證新聞的真實性和客觀性。
【溫馨提示】會議室怎么拍領導和會議室怎么拍領導視頻的問題,以上的文章解決了您的問題嗎?部分內容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請以實時信息為準或撥打服務熱線詳詢。青島會議公司提供:青島會議會場,青島會議酒店,青島會議接送,青島會議服務,青島會議用車,青島會議公司策劃,青島會議接待服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