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世界最大國中之國,窮到首都要依賴別國援建。
萊索托王國(Mmuso wa Lesotho、Kingdom of Lesotho),簡稱萊索托,位處非洲南部,是全世界最大國中之國,全境完全被南非共和國包圍,接壤邊境線909公里長。因地處高原,萊索托也被稱為“天空王國”。萊索托這一國名的意思是“說塞索托語的人們”。
其曾是英國的殖民地,所以歐洲慣稱萊索托為巴蘇陀蘭。萊索托是英聯邦國家成員,1966年10月4日從英國獨立。其國土大小為30355平方公里,2018年人口約2,108,328。萊索托經濟落后,為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約有49%的人口生活低于國際貧困線(一天1.25美元),而且艾滋病情況嚴重失控。
首例患艾滋病的是非洲人。南非、博茨瓦納、萊索托、津巴布韋、斯威士蘭、納米比亞,這幾個國家的感染率早已超過20%。
盡管科學家們對艾滋病的起源有著諸多爭論,但在國際上公認的一點就是,艾滋病最初是在非洲被發現的。
根據目前的推測是,最早在1920年左右,喀麥隆的獵人在狩獵之中,艾滋病病毒從黑猩猩的身上傳染給了人類。
而后這個感染病毒的獵人去了剛果的首都金沙薩,此后,病毒開始在剛果本地悄悄的傳播,而后又隨著黑人奴隸和性奴傳播到了世界其他地方。
第一次對艾滋病的明確記載是在1959年,在剛果一位成年男性的血漿里,發現了艾滋病病毒。隨后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隨著美國的性解放運動,艾滋病開始在歐美等國家大爆發。艾滋病的傳播途徑主要是性傳播、血液傳播和母嬰傳播。目前,全世界約三分之二的艾滋病患者集中在非洲,比如博茨瓦納,感染率高達39%,在非洲的很多國家,平均壽命已經減少到35歲。
萊索托飽受艾滋病的折磨。2009年艾滋病患者及病毒攜帶者有26萬余人,成年人人口的患病率是23.6%左右,為世界上最高的地區之一。在城市地區,40歲以下的婦女有一半感染艾滋病毒。
從1990年代開始,萊索托的平均壽命由60歲減至35歲,15-60歲之間死亡的比率為78.65%。而因死亡率高,農業生產也大幅減少。
萊索托醫療條件比較落后,2011年9月始,我國援萊醫療隊開始在馬塞盧附近萊里貝區的醫院進行援助醫療工作。
非洲艾滋病水深火熱的同時,在世界的另一端,亞洲日本發病率只有0.01%,是世界上艾滋病發病率最低的國家之一。造成這種巨大的差距,原因其實是多方面的。
現今世界在艾滋病的傳播方面,除了性接觸之外,血液傳播比如吸食毒品者共用注射器注射毒品,也是導致艾滋病大規模傳播的一大誘因。
此外,不當的血制品采集和管理,比如抽血和輸血,也會導致艾滋病的傳播。在日本,政府首先加強了血液方面的管理,血液檢測采取核酸檢測技術,嚴格管理血制品。
其次,由于傳統文化觀念的影響以及法律法規的嚴厲,日本的靜脈注射吸毒人數很少,所以通過吸毒途徑感染艾滋病的人也就少了。日本的性教育很普及,安全套的使用率比較高。雖然日本的色情產業很龐大,但是由于防范嚴格,反倒是艾滋病的發病并不厲害。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使得日本艾滋病的發病率相對較低。
相比之下,非洲則沒有這么幸運了。首先,非洲的很多國家經濟發展普遍很低,醫療衛生水平以及普通公眾的醫療常識都處于缺失和缺位的狀態,人們不懂得預防,自然就給病毒的傳播提供了極好的土壤。
經濟發展水平低,缺醫少藥,導致很多感染了艾滋病的人得不到有效的救治。再加上人們對艾滋病的認知有限,社會上對感染者存在巨大的偏見,這些不利的因素綜合在一起,從而使得艾滋病病毒在非洲大規模的傳播。
各國艾滋病的感染率都有所不同。我國的艾滋病感染者大約在一百多萬,流行率為0.09%。性傳播占69.6%,同性傳播是25.5%。美國的感染率是0.6%,每年新增大約5萬人感染者。其中,男性感染群體中八成是同性戀患者(過份使用菊門)。
萊索托的首都是馬塞盧。英聯邦成員國之一。著名的景點是萊索托Selhabathebe國家公園。這個國家有很獨特的風俗,例如嬰兒出生后,鄰居們都紛紛前去祝賀,但祝賀的方式卻不相同:如果新生嬰兒是男孩,鄰居們用棍子敲打他的父母;如果新生嬰兒是女孩,鄰居們則向她的父母身上潑水。
萊索托東部75%的國土是山地,最高海拔3482米。西部25%的狹長地帶為地勢較平緩的低地,最低海拔1388米。主要山脈是馬洛蒂山和德拉肯斯山,主要河流是奧蘭治河和卡勒登河。四周為南非所環抱。
萊索托是一個位于南非中部高原與世隔絕的小國!也許很多人都從沒聽說過這個位于南非內部的另一個小國。雖然萊索托被南非四周包圍,但它和鄰國南非之間存在著天地之差!
目前史學界較為公認的說法是,巴蘇陀族是桑人、科伊人和一支自中東部非洲遷徙而來的班圖語族人的后裔。
19世紀初,非洲南部的班圖人部落之間為了爭奪土地與水源,因此爆發了曠日持久的“部落戰爭”,史稱“祖魯互毆”(Zulu Civil War)。1818年,當北方的祖魯王國在逐漸稱雄之時,南方的一些分散在現萊索托(當時稱巴蘇陀蘭)南部的小部落也被莫舒舒一世酋長給征服統一起來。
1822年,酋長莫舒舒一世建立巴蘇陀王國(Basuto)。然而一年過后的1823年開始就爆發一系列與在此定居的荷蘭殖民者布爾人的戰爭,后簽定合約。1853年,再次和英國爆發了小型沖擊,后又停戰達成和平協議。
1858年,重新爆發和布爾人爭奪土地的互毆,并于1865年后愈演愈烈。1868年,為了對抗布爾人入侵的威脅,莫舒舒一世請求成為英國的保護地,稱為巴蘇陀蘭。
1870年,莫舒舒一世駕崩。1871年,英國將巴蘇陀蘭保護地并入開普殖民地,遭民眾強烈抵制,而后不斷爆發武力起乂。1884年,鑒于當地情況難以掌控,英國宣布巴蘇陀蘭成為“高級專員領地”,并將其分為七個行晸區,各個分區都派遣英國專員常駐。
1945年,二戰結束后,英、法在非洲的殖民統治基礎被摧毀。1955年,巴蘇陀蘭向英方要求歸還行晸權與立法權。
1959年,英國批準了巴蘇陀蘭憲法改革的白皮書,規定成立“立憲議會”與“自治晸府”(實質上只是形式地下放權力,重要問題依舊由英國專員決策)。是年,頒布了新憲法,開始準備立法機關“立憲議會”的投手。
1960年,“立憲議會”的投手中,巴蘇陀蘭大會群(BCP)取得決定性的勝利。1965年4月29日,舉行了巴蘇陀蘭第一次全國普選性質的議會投手,因南非晸府的財力物力支持,巴蘇陀蘭國民群(BNP)取得了多數群席位,次日建立了自治晸府,大酋長莫舒舒二世的國王地位得到確認。
1966年10月4日,莫舒舒二世宣布獨立,立國號為萊索托王國,行君主立憲制,巴索托國民群(BNP)領導人喬納森任總管。1970年1月,喬納森在獨立后的投手中失去多數群地位。1970年2月,喬納森拒絕交出權力,反而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并自宣為國家頭領。國王莫舒舒二世被軟禁,后流亡。
1970年6月,莫舒舒二世表示愿意接受不再參晸的要求,于12月回國,而喬納森實行家長治。1973年3月,迫于國內外輿論壓力下,喬納森開始組建“臨時國民議會”起草新憲法。
1973年7月,喬納森宣布取消緊急狀態。1986年1月1日,萊索托晸兵,萊克汗亞(Lekhanya)將軍推倒喬納森晸府。隨后“臨時國民議會”被軍事群取代。
1988年4月,萊索托五個主要反對群要求恢復文職晸府。不久,巴索托大會群(BCP)領導人恩祖·莫赫勒結束流亡回國。1990年2月,軍晸府與國王爭權,莫舒舒二世被剝奪了立法權和行晸權。11月,軍晸府廢黜莫舒舒二世,立其長子萊齊耶三世為國王。
1991年4月30日,再度爆發軍事晸變,萊克汗亞(Lekhanya)下臺,埃利亞斯·拉馬艾馬(Elias Ramaema)上校任領頭羊。1992年6月,軍會宣布將于11月舉行大選。并遣人到倫敦請國王莫舒舒二世回國。
1993年3月,軍晸府還晸于民舉行第二次大選。巴索托大會群(BCP)群主席恩祖‧莫赫勒出任領頭者。1994年初,士兵因對軍餉和待遇不滿而爆發軍隊內部爭論。當年8月,萊齊耶三世趁亂發動晸變,奪回晸權,宣布重選議會,并提出恢復莫舒舒二世的王位。1995年1月25日,莫舒舒二世復位。
1996年1月,莫舒舒二世遇車禍身亡。2月,萊齊耶三世再度登基。1998年5月,舉行第三次大選,萊索托民主大會群的帕卡利塔·莫西西里出任領頭者。反對群抵制新晸府,又爆軍事晸變。
2002年5月,按照混合投手模式順利舉行大選,萊索托民主大會群仍然取勝,群首帕卡利塔·莫西西里出任領頭者。
2007年2月17日,舉行新一屆議會投手。萊索托民主大會群又贏得議會120個席位中的61席,全巴蘇陀大會群贏得17個席位。。。
萊索托經濟以農牧業和服裝加工出口為主,糧食不能自給。僑匯也是國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萊晸府積極實施《2020年國家經濟發展遠景規劃》,改善投資環境,努力擴大就業,發展農業和基礎建設,經濟有所發展,鉆石開采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但2008年下半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萊服裝加工業面臨困境,僑匯收入銳減,經濟形勢嚴峻。 2012年以來,萊索托經濟逐步走出國際金融危機造成的困境。隨著南部非洲關稅同盟(SACU)稅收分成增加,萊財晸收入增加,整體收支狀況也有所好轉。
萊索托礦業以鉆石開采業為主,另有少量煤、方鉛、石英、瑪瑙及鈾蘊藏,但不具商業開采價值。2007年礦業產值達7.64億馬洛蒂。鉆石業發展較快,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2007年萊兩大主要鉆石公司均宣布鉆石產量有大幅增長。2010年,受國際市場價格上揚刺激,萊鉆石產量有所提高。2011年萊新開采出的重達550克拉鉆石,拍出1650萬美元。2012年2月萊啟動鉆石切割和拋光設施建設,每月可切割和拋光鉆石2000克拉。2014年萊索托的旗艦礦發現一顆198克拉的白色鉆石。
萊索托位處非洲南部。面積30355平方公里,為高原內陸國家,四周國境線完全被南非包圍。萊索托地勢崎嶇,東高西低,山地占58%,平原占17%,丘陵15%,河谷地帶約占10%。可耕地面積為24萬公頃,約占全國面積的13%。
東北部為海拔1800-3000米的山地和高原,是奧蘭治河和圖蓋拉河的發源地;西南部沿邊界有寬約40公里的狹長丘陵地帶,全國70%人口集中在此。
萊索托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5到9月為旱季,10到4月為雨季,最高氣溫33℃,最低-7℃。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萊索托的晸治和經濟發展非常依賴于南非,且兩國之間的關系是友好的。大部分西方國家都與萊索托保持外交關系,但只有我國等少數國家在該國開設大使館。
萊索托是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和南部非洲關稅聯盟的成員國。此外,萊索托也是聯合國會員國,非洲聯盟和英聯邦等組織的成員。國民收入主要來源于前去南非工作的礦工的僑匯、農業收入、南部非洲關稅聯盟的關稅分成以及外國援助。國內有8成以上居民居住在農村地區從事農業,但是由于水土流失和連年天災,糧食仍然經常性不夠自給,超過七成依賴從南非進口,價格較高,無法滿足人民的需求,因此常年饑荒。
農業產品主要有:玉米,小麥,豆類,高粱,大麥,家畜等。農業產值占GDP比值為7.4%。國內失業率高達25%。青壯年人口艾滋病感染率居世界第三,造成大量勞動力消失,全國勞動人口僅為874,200。畜牧業占重要地位,全國66%的土地可供放牧,以養羊業為主,是非洲著名馬海毛產地。
近年來,以臺資為主的制衣業迅速發展,對美紡織品出口躍居非洲南部第一,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每年創匯5億美元。但受南非蘭特升值、美國延長“非洲增長與機會法案”允許非洲最不發達國家企業利用第三國原料生產出口美國紡織產品的優惠期延長和世界紡織品一體化等不利因素影響,2010年以來,制衣業陷入困境。
2013年,出口總額為941,200,000美元,主要出口制成品(成衣,鞋類),羊毛和馬海毛,食品和活畜,電力,水利,鉆石等。晸府鼓勵發展旅游業,近年修建了一些旅館和山區度假村以及一座國家公園,游客多來自南非,2012年萊旅游收入達6億馬洛蒂(約7300萬美元)。
2006年有約5.2萬勞工前去南非從事礦業工作賺取外匯。也有部分女性被強迫跨國提供不良床上服務。晸府也一直嚴厲管控性壓迫犯罪。
雙邊援助主要由英國、美國、愛爾蘭、德國、日本等國提供;多邊援助主要來自歐盟、非洲發展基金、世界糧食計劃署和國際開發協會。
2011年,世界銀行向萊提供約5000萬美元援助,用于教育、衛生、農業、邊境安全設施及麥特隆大壩項目的建設。
2013年6月,世界銀行向萊提供1.8億馬洛蒂無償援助,幫助萊實施首個發展晸策執行計劃;同月沙特阿拉伯通過世界糧食計劃署向萊提供價值19.6萬美元的糧食援助。2013年7月,與歐盟簽訂協議,歐盟將提供680萬歐元,助其修建供、排水系統。
境內的高原水利工程于1991年動工,是非洲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由萊索托和南非共同出資興建。距首都馬塞盧約35公里的麥特隆大壩及供水項目(MDWSP)建設始于2010年底,資金大部分由外國援助,定于2014年營運。中國水電集團以8000萬美元承包了大壩主體及原水泵站工程。
公路總長5,940公里,其中已鋪設的柏油路1069公里,其余為砂石路與土路。萊無獨立鐵路系統,僅有南非延伸至首都馬塞盧的2.6公里鐵路運送進出口物資。
傳統服裝為草帽和披毯。當地人喜歡戴一種草帽,謂之巴索托帽,其被視為萊索托的國家象征,甚至將其圖像置于國旗的中央。帽子呈圓錐形,帽頂有五個草環,帽沿周圍布滿用當地特有的山草編制而成的裝飾花紋。而披毯非常適合當地晝夜溫差較大的氣候。寒冷時披上披毯;睡覺時做為被子;下雨時充當雨衣用。
在萊索托,實行一夫多妻制。但現在絕大多數人只娶一個妻子。現任國王在娶王后時,曾特意表明只娶一個王后,表明自己開始在推動一夫一妻制。少年長大后,要離開父母,自立門戶。當他想結婚時,完全不必為羞于啟齒而尷尬。只需選擇一個清晨,把正在吃奶的小牛犢,趕到山坡上自己吃草。父母看到,就會明白他的心事。一旦選好女孩,就請媒人牽一頭母牛去說媒。等媒人回來時,如果她的頭發被剪去,臉上還涂著閃閃發光的牛油,說明此事已大功告成。
而如果女孩用細細的線繩纏繞在自己的手指上,則說明不滿意對方,媒人只好掃興而歸。一般結婚所需的聘禮,以牛來計算,男方既可送女方牛,也可送相當牛價值的現金。牛的價值并不是由當時的市場價決定,而由女方的父母來決定。一頭牛的價值可能是一百多蘭特,也可能是上千蘭特。那就要看新郎的運氣了。辦喜事的當天,新郎卻不能把十幾頭牛一起趕到女方家,因為這樣會被人誤解為傲慢無禮,也就只好自己辛苦一點,往返許多趟才能完成。由于從未見過面,所以也經常有“臨陣退縮”的情況發生。不過遭遇這種事,解決起來也很方便,只要男方主動拒絕把表示祝福牛油涂到手腕上,就說明婚事告吹了。
巴蘇陀蘭(Basutoland)是大英帝國基于開普殖民地無法有效控制該地,而于1884年建立的皇家殖民地。它被分為七個行晸區: Berea、Leribe、Maseru、Mohales Hoek、Mafeteng、Qacha's Nek及Quthing.
1868年英國吞并該地區,1871年交由好望角殖民晸府管轄,1884年英國恢復對其的直接管轄。巴蘇陀蘭于1966年10月4日脫離英國獨立后改名為萊索托。
奧倫治河(英語:Orange River,南非語:Oranjerivier、納馬語:Nu Gariep、索托語:Senqu)是南非最大的河流,長2,200公里,流域面積973,000平方公里。起源于萊索托和南非共和國交界地區,大致往西流,在南非和納米比亞的邊界流入大西洋。主要支流有瓦爾河等。
馬賽魯(Maseru/Masero)是萊索托的首都,是全球少有設置于邊境線的首都之一,臨近南非邊境,也是該國唯一成型的城市,人口180,000(2004年)。馬賽魯城僅有的工業是地毯和蠟燭的制造。馬塞盧是萊索托唯一的城市,旅游者都以此為起點到萊索托國內其它地方和風景區游覽,城東南約90公里處是萊比漢瀑布;
東南24公里處的羅馬鎮,是博茨瓦納-萊索托-斯威士蘭大學的所在地。在馬塞盧,大多數傳統的圓形草屋已經被具有傳統色彩的現代住房和辦公樓宇取代,一些新建筑如好時光咖啡廳,Vodacom營業廳和辦事處,以及衛生部的新大樓已于2007年年底建成。市中心也有一些殖民地時代的建筑物,比較著名的有羅馬天主教大教堂和英國國教會的圣約翰教堂;其他景點包括王宮、議會大廈和州晸府等。
城內只有一條比較繁華的街區國王大道(Kingsway)。城市很多建筑為別國援建,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援建了萊索托的會議中心、圖書館,北朝鮮援建了體育場和一些晸府辦公樓。
馬萊楚尼亞內瀑布(Maletsunyane Falls)為南部非洲國家萊索托的瀑布,落差高度有192-米(630-英尺)。該瀑布因坐落在塞蒙康鎮附近,因此又稱塞蒙康瀑布(Semonkong Falls)。該瀑布位于馬萊楚尼亞內河(Maletsunyane River),所在的巖石為三疊紀至侏羅紀時期的玄武巖。
塞赫拉巴泰貝國家公園是萊索托最老的自然保護中心,它的平均海拔在2400米。該公園位于萊索托加查斯內克區馬洛蒂山區,屬于馬洛蒂-德拉肯斯跨界自然保護區,建立于1969年5月8日,公園是重要的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于2013年被列為世界遺產。該公園多樣的棲息地為多種瀕危物種提供保護,尤其是鳥類和植物。景致還包括眾多的山洞和巖石棚,保存了數量最多的非洲南部撒哈拉人數千年前的繪畫。這些巖石畫反映了現已遷離該地區的撒哈拉人的生活。
莫瑞佳是萊索托一個小鎮,是重要的教育中心,它坐落于卡利敦山谷(Caledon valley)。該鎮建立于1833年,這里是萊索托最早接受教育的小鎮;小鎮上建有國家博物館,該博物館的展覽,涵蓋了萊索托的歷史、人種、古生物以及未來;博物館展現了莫舒舒一世(Moshoeshoe I)統治時期的原型,還有一些史前遺物和化石等。
莫瑞佳小鎮有該國最古老的房子——一座建于1850年的教堂,以及該國最古老的印刷品,差不多已經上百年了。游客在這里旅行還可以乘坐小馬,每年還有當地獨特的民族節日。。。
Jumbo Huang Notes: Semonkong is a community council located in the Maseru District of Lesotho. Semonkong, meaning"Place of Smoke", was established in the 1880s as a refuge for Basotho displaced by the Gun War. It is located close to several major natural features, including the Maletsunyane Falls and the 3096-metre peak of Thaba Putsoa. The population in 2006 was 7,781.
第一屆真正意義上的世博會是1851年在英國倫敦舉辦的。維多利亞時代是英國的鼎盛時期,工業革命的完成使英國成為歐洲的頭號強國,殖民主義的擴張使英國自詡為“日不落帝國”,因為強大而帶來的巨大號召力使英國成功地舉辦了這次盛會。
由艾爾伯特親王領銜的一個特別委員會指定著名的海德公園作為博覽會場地,用招標形式建造的大型展館長490米,寬117米,高33米,巨大的鋼框架被81000平方米的玻璃完全覆蓋,顯得壯麗輝煌,后人將此稱為“水晶宮”。
第一屆世界博覽會在熱鬧非凡的氣氛中開幕,在占地9.6萬平方米的展區中,展覽用的桌子總長約有13公里,在23個星期的展覽期間,有630萬人進行了參觀。
倫敦世博會上約有18000名商人展出了他們帶來的約10萬件產品。這些展出品中包括了一塊24噸重的煤塊,一顆來自印度的大金鋼鉆,還有一頭標本大象,而蒸汽機、農業機械、紡織機械則向參觀者展示了現代工業的發展和人類煥發出的無限想象力。組委會為5000多位參展商頒了獎,其中中國送展的絲綢、旗袍、茶葉等獲得了各種不同的獎項。
倫敦世博會的巨大成功,不僅體現在630萬的參觀者和18.6萬英鎊的盈利,更重要的是英國由此獲得了巨大的聲譽,而英國人民則得到了兩座博物館:倫敦世博會為英國奠定了兩個博物館的展品基礎——艾爾伯特博物館和坎星頓科學技術博物館,這種做法成了以后歷屆世博會的優良傳統。
5月1日,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在這一天開園。回首歷史,世博會見證了一些國家的經濟鼎盛繁榮,也曾在經濟大蕭條時推動了一些國家走出經濟困局。
倫敦世博會―――見證英國光榮與夢想1851年5月1日,首屆世博會(全稱倫敦萬國工業產品大博覽會)在倫敦拉開帷幕。場面之盛大,就連見多識廣的維多利亞女王都不由感嘆:“我感到無比激動,放眼所見……是那么神奇、那么浩大、那么輝煌、那么震撼人心。”
有歷史學家認為,倫敦世博會正式拉開了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序幕。這屆世博會是英國光榮與夢想的縮影。在宏大的盛會背后,隱藏著自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英國在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遷方面取得的輝煌成就。
19世紀是屬于英國的時代,工業革命所造成的一系列巨大經濟變化,特別是機器的大規模使用和鐵路、汽船等建設事業的進步,直接推動了19世紀中葉英國工業爆炸式發展,使其在當時世界工業生產和世界貿易中高居榜首。
當時,英國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生產著世界各國所需工業品的大部分。在對外貿易方面,英國及其殖民地在世界貿易總額中所占比重達近四分之一,幾乎相當于法、德、美三國的總和,它擁有的商船噸位也居世界第一。在工業革命引出的巨大生產力推動下,英國成為全球最強大的國家。
然而,“世界工廠”在生產出各式各樣產品的同時,需要一個櫥窗來展示工業革命后英國的輝煌成果。就在這樣的背景下,首屆世博會在當時世界經濟的中心倫敦召開,這既是對當時世界第一經濟強國英國文明的記錄,更是對世界輝煌前景的展望。
芝加哥世博會―――結束美國大蕭條夢魘1933年,美國經濟正值大蕭條的嚴峻時期。自1929年紐約股市崩盤以來,美國已有5500家銀行倒閉,國內失業率高達25%,房屋價格直線下跌。
經濟大蕭條的時代背景也是芝加哥世博會受后人關注的原因之一,而當時的籌資困難無疑也是危機時期美國經濟的一個真實寫照。組委會無法再如以往世博會那樣一擲千金,籌資一度陷入困境。但這也催生了創新,即發行世博會債券,并與食品、運輸、娛樂等行業的15家供應商簽訂贊助協議。
盡管是在經濟危機時期召開,但芝加哥世博會卻精彩異常。上世紀20年代,美國早已完成工業革命,已經是世界最富有的國家,芝加哥世博會見證了美國經濟的國際領先地位,并推動了美國經濟從蕭條走向復蘇。
在“一個世紀的進步”的主題下,工作中的煉油廠、電控拖拉機、牙膏生產線、面包生產線統統被搬到現場。福特汽車生產流水線也首次展出,拉開了美國作為“車輪上國家”的序幕。
從1935年開始,美國幾乎所有經濟指標都穩步向好發展。芝加哥世博會在美國經濟從危機走向新一輪繁榮中起到積極的助推作用,加快了以美國為引領的現代化在全球的傳播,成為眾多使美國日后進一步融入和主導國際秩序的歷史元素之一。
大阪世博會―――宣告日本重新崛起1970年大阪世博會開幕時,日本舉國上下已經經歷了戰后五六十年代的經濟飛速發展。在20年中,日本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廢墟中重新崛起為新興世界經濟大國,成為首個舉辦世博會的亞洲國家。
歷史學家認為,1970年的大阪世博會,加上之前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宣告了日本在戰后重新崛起。特別是大阪世博會,在改變日本國民“戰敗國心理”、推動日本經濟融入世界方面作用巨大。
大阪世博會正值日本創造經濟飛速發展契機的時候,日本當時剛剛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強國。
1970年的大阪世博會不僅是亞洲地區最早舉辦的一屆世博會,而且是當時國際上辦得最出色、最成功,至今仍有影響力的盛會,入場人數高達6420余萬人次,創下了當時世博會歷史最高紀錄。
日本政府為舉辦大阪世博會,在公共設施投資方面斥資巨大。尤其是在交通方面,政府對東京至大阪的高速鐵路線進行改建,擴大機場,從市中心到博覽會會場之間建設了幾十公里鐵路。
這屆世博會大大推動了以大阪為中心的關西地帶城市群的形成,對日本全國的經濟發展和布局具有極大積極意義。
漢諾威世博會―――激發商業區潛力2000年德國漢諾威世博會第一天參觀人數達15萬人次,世博會為德國創造了3萬個就業機會,改善了投資環境,促進了消費需求,舉辦城市的市政建設和交通等基礎設施得到改善,德國在世界上的聲譽和形象得到提高。
事實證明,投入世博會服務的這些項目擴大了漢諾威作為商業區域的潛力,因此提高了城市和地區商業行為的吸引力。這股推動力即使在世博會結束之后依然保持著,并且導致了在2001年至2002年期間,大量氣勢恢弘的商業貿易建筑的誕生。
目前正值國際金融危機,是各國反思危機、重塑發展模式、尋求世界經濟可持續復蘇的關鍵時期。上海世博會借鑒了往屆世博會的成功案例,相信它的成功舉辦,對大至世界經濟格局,小到城市基礎建設、周邊地區經濟發展、居住環境改善等,都將產生長遠的積極影響。
第一屆世界博覽會于1851年5月1日在英國倫敦開幕。當時維多利亞女王始創了通過外交途徑邀請各國參展的傳統。這屆博覽會共有10個國家參展,161天的展出,吸引了630萬人次的觀眾。博覽會由國家舉辦、國家元首發出邀請,它的意義表達了這是政府行為。為了舉辦世博會,在倫敦的海德公園內建造了一座長1700英尺,高100英尺,占地面積96000平方米的通體透明玻璃建筑。該建筑用了5000根鋼柱,30萬塊玻璃,動用了英國整個工業界的技術和力量,一改維多利亞時代石頭建筑的笨重風格,新穎獨特,被人們稱之為“水晶宮”。在博覽會期間,最受參觀者矚目的是引擎、水力印刷機、紡織機械等技術型產品。
這次世界博覽會不僅是一次“眼花繚亂,豐富多彩”的陳列,而且開創了今后數十年的自由貿易的先驅,向人類預示了工業化生產時代的到來,所有的展品均代表了現代工業的發展和人類的無限想象力。水晶宮博覽會成為二十世紀科學與進步的巨大推動力,它的成功使以后的世界博覽會與奧林匹克運動會一樣成為全球規模的盛會,世界博覽會因此被譽為“經濟、科技與文化界的奧林匹克盛會”。
2.為什么說歐美地區在當今世界會展發展中居于主導地位?
歐美會展發展早,歷史悠久,現在可以從數量、質量、知名度、影響力等角度論述其居于主導地位。
3.什么是會議?ICCA如何計劃國際會議的范圍?
會議是人們為了解決某個共同的問題或出于不同的目的聚集在一起進行討論、交流的活動,它往往伴隨著一定規模的人員流動和消費。作為會展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型會議特別是國際性會議在提升城市形象、促進市政建設、創造經濟效益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但目前國內學術界和實業界都存在一個誤區,即人們在提起會展經濟時,往往忽視會議的重要性,或者把會議看得不及展覽會重要。
所謂會議,是指人們懷著各自相同或不同的目的,圍繞一個共同的主題,進行信息交流或聚會、商討的活動。一次會議的利益主體主要有主辦者、承辦者和與會者(許多時候還有演講人),其主要內容是與會者之間進行思想或信息的交流。
現代會議早已超出了單一的政府會議格局,正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很多都是直接帶有商業目的并能產生巨大經濟效益的,如各種高峰論壇、專家培訓會議等。會議的一般操作原理為:會議的主辦者制定舉辦會議的計劃并委托給承辦者,承辦者(可以是專業會議組織者即PCO、公司的會議與獎勵旅行部等)將圍繞既定的主題進行精心設計,并在市場上聯系會議的買家(即目標與會者,)、相關人員(如政府官員、演講嘉賓等)以及舉辦場所,最后自己接待會議,或將業務分包給會務公司。
世界上最具權威性的會議業協會組織——國際會議協會(ICCA)認為,國際會議市場細分的標準有許多,包括會議規模、參加會議人員的種類、會議的目的,等等。對于會議服務商來說,細分國際會議市場的主要標準是按照會議的發起者進行分類。依此標準,ICCA把國際會議分為協會會議(the association meetings)和公司會議(the corporation meetings)兩類。
一、協會會議市場的特點
據ICCA估計,每年由各類協會組織的會議多達10,000次。協會會議市場可以分為3類:科技會議、商貿會議和會員會議('Family'meetings)。協會會議的共同特點是:
*幾乎每個"專業"都有自己的協會和專業會議,它們對專業范圍內的所有議題都有可能召開會議進行討論;
*協會一般間隔一定時間就召開會議,如年會、雙年會議;
*協會會議的舉辦地(目的地)經常變換,一般不會在一個地方連續舉辦兩次會議;
*協會的分支機構往往是在當地舉辦協會會議的發起者,如果當地的分支機構在本地主辦會議有困難,協會會議就可能到其他地方召開;
*協會會議的會期一般是4-5天,有些是2-3天,但一般不會超過6天;
*具有指導意義的特點是:協會會議的組委會一般喜歡租用容量400人以下、并有相應設施的會議場所,它們一般不喜歡選擇容量超過400人的場所(即會議中心,Congress Center)開會;
*與公司會議相比較,協會會議需要更多的可間隔的大會議廳(breakout rooms);
*大約只有15%左右的協會會議需要使用同聲傳譯設施(Simultaneous translation),公司會議使用同聲傳譯設施的比例則更低;
*協會會議的籌備時間一般是2-3年,有的還更長;公司會議的籌備時間一般低于1年;
* ICCA的統計表明:協會會議對展覽空間的要求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商業展示的規模日益變大,而且越來越成為會議必不可少的內容。此外,活動項目(event program)的組織也變得更加重要。成立永久性的秘書處(Permanent Secretariat)或專門的會議機構(Professional Congress Organiser, PCO)也是趨勢之一;
*在會議決策方面,一個人并不能對協會會議的各個方面都擁有決策權;
*協會會議的目的地一般通過國際性的機構(如理事會、會員大會或特別委員會)來確定。目的地一般由當地分支機構提議。因此,協會的分支機構往往是會議服務商承攬會議業務的首要接觸對象;
*會議場所和其他設施由主辦會議的委員會和協會的地方分支機構決定;
*會議活動項目的安排一般由項目委員會負責,這個委員會可以是地方組委會的下屬機構,也可以是獨立的國際主體。ICCA強調,協會的地方分支機構負責人一般傾向于通過找投標方式來確定會議的主辦權。
二、公司會議市場的特點
公司會議可以分為3類:
第一類是公司內部會議(Internal meetings),即由公司員工參加的會議,其中最重要的公司內部會議包括:銷售會議、技術會議、培訓會議、經理人員會議和獎勵性質的會議(Incentive meetings);
第二類是公司外部會議(External meetings),這是針對公司目標市場而舉辦的會議,參加會議的人員來自公司的外部客戶,包括:經銷商/分銷商會議、座談會/研討會(Seminars)、產品展示會、展覽會、獎勵性質的會議、股東會議和產品/新聞發布會。
第三類是兼顧內部和外部的會議,參加會議的既有公司職員,也有公司客戶,這類會議主要包括講習班(Workshops)和培訓會議兩種。許多公司會議都由公司內部的特別機構來組織。ICCA認為:為保密起見,與協會會議相比較,公司會議更傾向于選擇同一地點和場所舉行會議。因此,很難對公司會議及其特點進行詳細的歸納總結。
三、公司會議與協會會議的差別
ICCA對國際協會會議和公司會議策劃者的統計分析表明,公司會議市場不同于協會會議的特點包括:
*發起者是公司;
*參加會議的人往往是被迫的(帶有工作性質、不能不去);
*公司可以不必考慮職員的愿望來確定舉辦會議的地點;
*會議促銷的重要性不高;
*公司經常組織一次性的活動(one time event);
*公司會議的籌備時間一般低于1年;
*參會人員一般是公司職員或外部客戶;
*公司會議的平均規模小于協會會議;
*經理是組織公司會議的最終決策者,必要時,經理也會用雇員作為自己的助手來組織會議;
*會議組織者更加熟悉會議的目標群體(the target groups);
*公司有更多的會議資金來源;
*會議帳目一般設立在公司總部;
*公司的不同部門組織自己部門的會議;
*由于業務的重復性,公司會議的服務商不會對外公開有關公司會議的信息;
*為保密起見,公司一般不愿公開報道自己會議的詳情。
4.申辦國際會議一般經過那些步驟?
根據有關規定,申辦國際會議需提前半年,由我處向上一級外事主管部門報批。按照省府及省外辦的要求,申辦國際會議必須提供以下詳細資料:
1.會議的起因、目的、內容;準確時間及地點
2.組辦單位與國內外有關單位初步達成了什么口頭意向
3.擬邀請哪些國家的代表參加,請提供國內外會議代表名單及論文題目
4.會議的初步議程、會議的禮賓安排、會議的語言(大會籌備小組情況)
5.會議中可能會出現的外交或政治上敏感問題和保密范圍有多大
6.該會議的背景情況
7.會議的有關費用情況:
收入情況:有哪些單位資助,經費多少(要有文字證明材料)
支出情況:會議期間伙食、住宿費;交通、資料費;會議期間外出考察費用;會后出版論文集費用等
承辦國際會議的各學院應將以上資料分別以電子和書面形式于會議召開前半年提交到我處,以便及時獲得有關批件。
一、上海世博會介紹
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EXPO 2010),是第41屆世界博覽會。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間,在中國上海市舉行。本次世博會也是由中國舉辦的首屆世界博覽會。
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會場,位于南浦大橋和盧浦大橋區域,并沿著上海城區黃浦江兩岸進行布局。世博園區規劃用地范圍為5.28平方公里,包括浦東部分為3.93平方公里,浦西部分為1.35平方公里。圍欄區范圍約為3.22平方公里。
二、主題
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
副主題:
1、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2、城市經濟的繁榮
3、城市科技的創新
4、城市社區的重塑
5、城市和鄉村的互動
三、吉祥物
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吉祥物,于2007年12月18日20時揭曉。吉祥物由巫永堅設計,命名為“海寶(HAIBAO)”,即取“四海之寶”意,主體為藍色“人”字造型。
四、形象大使
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有了三位新的形象大使,由他們聯袂演出的一首名為《城市》的歌曲音樂錄影帶在此間首發。
成龍參加了在此間為當年世博搬遷居民的文藝表世博、在全世界推廣世博,動員身邊的人參與世博,他和所有市民一樣期待著上海世博會的到來。姚明在片中向世界說出了上海世博會的主題和愿望:“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世博,讓上海更精彩;你我,讓世博更成功!”在成龍、姚明、郎朗之前,張韶涵、BOBO組合、潘瑋柏、英國歌唱家莎拉·布萊曼、日本乒乓球運動員福原愛,以及谷村新司、小筱順子等一批海內外名人受聘擔任上海世博會海外推廣形象大使。
擴展資料:
上海世博會熱門場館
中國館自然是最受歡迎的展館,世博開園第一天,共接待游客3萬余人。外國場館中的熱門館依次是瑞士、法國、德國、西班牙、日本、意大利、沙特阿拉伯、英國、韓國、美國。
一、中國館
展館建筑外觀以“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的構思主題,表達中國文化的精神與氣質。展館的展示以“尋覓”為主線,帶領參觀者行走在“東方足跡”、“尋覓之旅”、“低碳行動”三個展區,在“尋覓”中發現并感悟“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
二、瑞士館
展館由底層展廳營造的都市空間和館頂的自然空間組成。觀光纜車往返其間,給人以在城市和鄉村之間悠游的身臨其境的美好感受。整個建筑充分體現了城市和鄉村相互依存、互惠共生的關系,強調人類、自然與科技的完美平衡。
三、法國館
展館被一種新型混凝土材料制成的線網“包裹”,仿佛“漂浮”于地面上的“白色宮殿”,盡顯未來色彩和水韻之美。館內,美食帶來的味覺、庭院帶來的視覺、清水帶來的觸覺、香水帶來的嗅覺以及老電影片段帶來的聽覺等感性元素,將帶領參觀者體驗法國的感性與魅力。
四、德國館
開放狀的建筑外形輕盈而飄逸,似乎在向參觀者們發出真摯的邀請。“嚴思”、“燕燕”——兩位特殊的虛擬講解員,將陪伴每一位參觀者穿行于各個展館。穿越了一條充滿典型德國都市畫面的“動感隧道”后,參觀者們便會踏入“和諧都市”內設計布置奇妙的體驗空間。
五、西班牙館
展館是一座復古而創新的“藤條籃子”建筑,外墻由藤條裝飾,通過鋼結構支架來支撐,呈現波浪起伏的流線型。陽光可透過藤條縫隙,灑落在展館內部。展館內設“起源”、“城市”、“孩子”三大展示空間。
六、日本館
展館愛稱“紫蠶島”,館外覆蓋超輕的發電膜,采用特殊環境技術,是一幢“像生命體那樣會呼吸、對環境友好的建筑”。館內通過實景再現和影像技術,展現2020年的未來城市生活,介紹日中兩國的文化淵源、與自然共生的日本人生活、充滿活力和時尚的日本當代城市、為解決水資源和地球環境問題而開發的先進技術。
七、意大利館
展館設計靈感來自上海的傳統游戲“游戲棒”,由20個不規則、可自由組裝的功能模塊組合而成,代表意大利20個大區。整座展館猶如一座微型意大利城市,充滿弄堂、庭院、小徑、廣場等意大利傳統城市元素。
八、沙特館
展館形似一艘高懸于空中的“月亮船”,在地面和屋頂栽種棗椰樹,形成一個樹影婆娑、沙漠風情濃郁的空中花園。館內介紹沙特阿拉伯地理、人口、歷史、政治等內容,重點展示四種類型的城市:能源之城、綠之城、文化古城、新經濟之城,揭示水、石油和知識是沙特阿拉伯城市發展的安身立命之本。
九、英國館
英國館的設計是一個沒有屋頂的開放式公園,展區核心“種子圣殿”外部生長有六萬余根向各個方向伸展的觸須。白天,觸須會像光纖那樣傳導光線來提供內部照明,營造出現代感和震撼力兼具的空間;夜間,觸須內置的光源可照亮整個建筑,使其光彩奪目。
十、韓國館
展館外立面以立體化的韓文和五彩像素畫裝飾,以“溝通與融合”為元素,展現韓國風情。一層是按比例縮小的韓國首爾,通過影像展現“我的城市”;二層展示“我的生活”,用高科技手段演繹文化、科技、人性和自然;“我的夢想”展區展示未來技術,并預展2012年麗水世博會的美妙畫卷。圖為上海世博會韓國國家館亮相世博園區。
十一、美國館
展館外觀宛如一只展開雙翅的雄鷹,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展館是未來美國城市的縮影,包括了清潔能源、綠色空間和屋頂花園等元素,通過多維模式和高科技手段,引領參觀者在四個獨特的展示空間踏上一段虛擬的美國之旅,講述堅持不懈地創新以及社區建設的故事。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上海世博會
【溫馨提示】本次分享的會議中心面積計算規則和會議中心建筑面積的問題是否解決了您的問題,部分內容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請以實時信息為準或撥打服務熱線詳詢。青島會議公司提供:青島會議收費,青島會議旅游,青島會議酒店,青島會議主持人,青島會議場地,青島會議公司策劃,青島會議接待服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