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一)會前
準備一場會議,會前的策劃非常重要。會前主要分為三步:
1、成立會議3~5人領導班子(總統籌,總策劃,后勤)。
2、會議線路圖(思維導圖):
(1)主題、時間、地點、人物、對象
(2)會議流程(主持人、服務大臣、分享嘉賓、賦能環節、答疑解惑等)。
服務大臣包括:時間大臣、錄音大臣、排麥大臣、記錄大臣、文字推送、宣傳大臣、DJ大臣等
3、會前會
(二)會中
那么有了會前的準備,會中的執行落地就顯得由為重要。會中我們把它分為六個步驟:
1、列任務清單、分工合作
(1)總統籌:總調度(賦能,合理利用工具)
(2)總策劃:總設計(DJ,主持稿,會前會后宣傳等)
(3)后勤:執行者(人員確定,分享稿收集,問題收集等等)
注:人員確定要有技巧,接龍或委派。接龍時小組組長要帶頭響應,并通過二三個平常積極的伙伴一起活躍群氣氛,提高伙伴的關注度并積極參與。如果還沒伙伴接龍,組長可以直接委派并鼓勵學員分享,并告之每個人都不得逃避。我辦會議接龍幾次就直接委派了,不行再溝通調整。
2、制定時間軸,并推進任務進展(可以運用每日青蛙)
3、收集參會人員的聯系方式(電話、微信)
4、溝通把握節點,與參會的關鍵人員做事先充分溝通(明確事物、撐握時間)、提前兩天彩排(兩次),給予反饋建議。會議前一天所有人要試麥。
5、考慮會議中的應急方案,提醒所有工作人員及分享者提前15分鐘進入會議房間,做好所有會前準備。
6、會中會(最好兩次,不斷發現問題。特別是主持人各個環節要銜接到位。時間大臣時間上的把握要到位。提醒所有工作人員參加)。
(三)會后
1、會后推廣(記錄大臣整理好的文案,同時整理精簡版的金句文章,方便會后宣傳。錄音大臣及時將會議錄音分享出來)
2、會后伙伴感悟分享,給到大家更多的學習機會
3、會后會總結,指出問題下次改進調整,嘉許做得好的地方給予表揚,不斷去精進
最后補充:做好傳幫帶工作,每次會議過程邀請下次或下下次的組織者提前來參與整個會議流程,對其提升幫助非常大。
好,我今天的分享就到這,感謝大家的聆聽,謝謝大家!
一、是會議,必有準備
永遠不開沒有準備的會議,會議的成本是時間,會議沒有結果就是對公司的犯罪,沒有準備的會議就等于一場集體謀殺。所以,會議由事先檢查制度,沒有準備好的會議必須取消。在會議前,必須把會議材料提前發給與會人員,與會人員要提前看材料并做好準備,不能進了會議室才開始思考。
二、是會議,必有主題
開會必須要有明確的會議目的,在會議準備的PPT前3頁,必須顯示會議主題。沒有主題和流程的會議,就好比讓大家來喝茶聊天,浪費大家的生命。會議的主題,要事先通知與會人員。
三、是會議,必有紀律
開會設一名紀律檢查官(一般由主持人擔任)議前先宣布會議紀律,對于遲到要處罰,對于會議上不安流程進行要提醒,對于發言帶情緒要提醒,對于開小會私下討論的行為要提醒和處罰,對于在會上發惡劣脾氣和攻擊他人行為進行處罰。
四、是會議,會前必有議程
要在會議之前明確清楚的會議議程,會議運營人員并要在會前書面發給各參加會議的人員,使他們能了解會議的目的、時間、內容,使他們能有充分的時間準備相關的資料和安排好相關工作。每一項討論必須控制時間,不能泛泛而談,海闊天空。
五、是會議,必有結果
開會的目的就是解決問題,會議如果沒有達成結果,將是對大家時間的浪費,所以,每個人都要積極的參與到會議議程中來,會議監督官有權利打斷那些偏離會議主題的冗長的發言,會議時間盡量控制在1.5-2H以內,太長的時間會超過人的疲勞限度。會議主持人要設置時間提醒,現在還有60分鐘,還有30分鐘,還有10分鐘。會議的決議要形成記錄,并當場宣讀出來確認。沒有確認的結論,可以另外再討論,達成決議并確認的結論,馬上進入執行程序。
六、是開會,必有訓練
培養員工,讓員工減少犯錯,提示技能,本質是提高了時間價值。很多企業有專門針對如何開會的培訓,對每個層級的員工都有足夠的“會議訓練”,而許多企業缺乏這樣的培訓:如何開會,如何主持,如何記錄,如何追蹤,如何對待分歧,如何會場匯報等的。這些必要的訓練,會讓公司的會議變得高效。
開會難免有意見不一或者爭論,如果處理不好,就會影響開會的效果,適當注意一些藝術和技巧,就會化險為夷,例如要盡量做到在會上公開稱贊、私下批評,在會中要做到就事論事,對事不對人,爭論時也要尊重別人,不可惡意批評別人,對他人的意見如贊同不要忘了公開表示你的稱贊,對意見不同也要注意措詞,不能傷害別人的自尊,特別是有上級人員參加時更要注意,千萬不能為了體現自己而貶低他人。有時候要采取民主集中模式,開放心胸,容納意見,要開放自己的心胸去傾聽別人的意見,不要被自己先有的立場所左右,不要將你的結論強加于人,如果你要公布既定的政策、決定,要在事前說明不容討論,需要與會人員討論的一定不能是既定的決議。
七、是開會,必須守時
要在會議之前明確清楚的會議議程,會議運營人員并要在會前書面發給各參加會議的人員,使他們能了解會議的目的、時間、內容,使他們能有充分的時間準備相關的資料和安排好相關工作。每一項討論必須控制時間,不能泛泛而談,海闊天空。
八、是開會,必有記錄
一定要有一個準確完整的會議記錄,每次會議要形成決議,會議的各項決議一定要有具體執行人員及完成期限,如此項決議的完成需要多方資源,一定要在決議記錄中明確說明,避免會后互相推諉,影響決議的完成,這點特別重要,企業的各級管理人員經常會犯的一個毛病,由于會議沒有形成決議,導致會議的作用沒有體現出來,更會讓一些管理人員誤認為開會沒有意義,直接影響其不想主持開會或者參與開會。
九、是散會,必有事后追蹤
記住“散會不追蹤,開會一場空”。加強核對檢查:要建立會議事后追蹤程序,會議每項決議都要有跟蹤、核對檢查,如有意外可及時發現適時調整,確保各項會議決議都能完成。很多企業管理人員都沒有這樣的意識和習慣,企業的高層也缺乏這樣的要求。
參加了不計其數的會議,也主持過很多的會議。既曾是會議主要的發言者,也曾經是會議的權威主持者。
我的體會是會議非常非常重要,對于個人是脫穎而出的閃光時刻,對于組織是激發創意,攻克難關,凝聚共識的重要時機。
但會議上好的發言,組織良好的會議其實確實不多。大多數的會議總有幾個人發言冗長,邏輯不清?;蛘邥h議題不明,會場混亂,會后沒有共識,即使是會議有結論,但開完會就是開完會,一切如常。
寧向東老師的《清華管理學課》就教了我們一些開會的基本原則和技巧。
1、會議必須要提前設計,即使是臨時性的碰頭會也應該按照固定的程序執行;
2、會議必須有一個結果;
3、會議必須有議程,有紀律;
4、會議的結果必有有人跟蹤落實;
5、主持會議需要不斷鍛煉;
(高度的自信,對局面的及時掌控和調整,以及清晰表達自己看法的能力)
第一類:自上而下,決策已經做出,就是傳達,理解,執行(年度工作會,動員會);
第二類:由上級啟動,為了共同決策或者尋找正確決策的必要信息,促進信息的有效溝通,需要高質量的發言。
第三類:平級啟動,沒有權威。不容易取得好效果。
開會前設計會議大部分單位都有再做,準備資料,議程議題,但普遍比較粗造。
缺乏針對議題的專門安排,缺乏時間控制,缺乏參會人員的精確分析,缺乏會議預期結果的分析,缺乏對議題優先級別的分類及不同議題的不同安排。
好的管理者必須用好管理工具,寧老師通過“目標-過程-人員”,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會議安排的表格。
三星公司會議的要求:
八個必須是:
凡是會議,必有準備
凡是會議,必有主題
凡是會議,必有紀律
凡是會議,會前必有議程
凡是會議,必有結果
凡是開會,必有訓練
凡是開會,必須守時
凡是開會,必有記錄
三個公式是:
1、光是開會,如果會后沒有人落實,等于零。
2、會議上布置了工作,但是會后不進行檢查,等于零。
3、抓住了不落實的事,同時追究了不落實的人,等于落實。
主持好一場會議,確實非常考驗主持的能力。會議議題的難易程度,會議參會者的矛盾沖突,會議突發狀況,等等都需要主持者去現場把控。考驗主持者的領導能力,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概況總結能力,溝通能力
我們曾經的一位領導,對工作非常負責任。但受限于自身眼界的原因,采用的威權式的領導方式,由于通過權力已經形成一言堂的局面,所以他開會的模式就是匯報工作,布置工作,追究責任。整個會場氣氛壓抑,沒有爭論,沒有提問,但對于達到他的布置工作的目標,效率非常高。
缺點就是大家會上不發言,不為他提供信息,不去否定他錯誤的認知,甚至希望看到形勢按照他的方法走到死路。這樣的會議也是失敗的會議。
還有一個領導,限于自身的工作經歷,自身的能力不足,主持會議1、是他的發言冗長,邏輯不清,2、是無法掌控會議,甚至當場被參加會議者否定質疑。3、會議無法達成共識或結論。
會議主持是“教練和裁判的結合體”,教練的專業與威信,裁判的公正與權威。
1、ABCO流程
Action:主持人必須開會前預見到如何使每一位參加會議的人都知道,我們今天的會議要做什么,要有什么樣的行動。
Benefit:要請參加會議的人都能夠意識到,達到會議所要實行的目標,對大家有什么好處。
發號施令的會議更強調它的儀式感和神圣性。
而協商性的會議發起者和主持人作用格外重要。
Challenge:我們將遇到怎樣的困難,我們如何協同資源,如何解決問題,就構成了溝通的主題。
Overcome:克服困難,共同解決。
2、因事找人,因人議事:
安裝A和B來分析不同的人,我們需要選擇那些需要他們采取行動,同時我們知道他們可以從會議的討論及隨后的行動中獲益的人。這些人構成了參會者的主要成員。
3、引導會議:
不管它是前面喜悅,還是在后面推動,好的引導者都會想盡辦法讓會議朝向自己預先設計的方向發展。
4、主持會議需要練習:
如何面對沉默?出現爭議是及時打斷還是讓子彈飛一會?觀察/學習/不懈地練習;
第一維:緊扣主題:
第一步:緊扣主題:第二步:建設性:(對直接形成結論有建設性,在關鍵處提供新信息)
我的方法:
1、不站在自己的角度,站在會議發起者的角度想事情,畫邏輯框圖,“思維導圖”之類的推理圖。
2、背后邏輯:會議發起者開會是因為頭腦中這個邏輯圖不完整,需要你來參與,提供信息,提供理論知識等;
3、我們所要做的就是爭取幫助他把不連貫的東西連貫起來,不完整的東西,讓他趨于完整。
第二維:前后呼應:
注意讓融入集體,承上啟下獲得前后的呼應。
最高境界的發言,是能夠把握整個會議的思考脈搏,能夠和最有價值的那些發言形成前后呼應。
第三維:給發言加包裝:
對講話做一個包裝,讓表達更加出色。
方法:
1、最簡單的辦法,采用問題導入法;
2、把問題變成一個故事,故事要有震撼力,對你發言有證據和支持作用;
3、你可以從數據開始你的發言;
4、時間控制在10分鐘以內;
5、講話結束前一定不要忘記做一個總結;
第四維:避免誤傷:
千萬不要對同事形成誤傷,同時保護好自己;
研討型會議需要給大家足夠多的信息,但信息越多,情節越細,就越容易引起誤傷。
1、減少會議
亞馬遜貝佐斯。他的理念是公司老開會,意味著大家溝通討論的事情多,一定是公司的組織和流程出了問題。所以,與其在如何開好會議上大做文章,還不如在組織功能上積極改善,一定要努力把會議溝通保持在最低限度。
會議按照規范走,1、發起會議者要用陳述文的方式把要討論的問題描述清楚,2、還有自己先提出解決方案,并且要給出數據、圖表和分析等詳實資料作為支撐。3、開會前10分鐘,所以人集中時間閱讀這6頁紙。然后再開始討論環節。
開會是一群人的交互溝通,包括權力的交互、信息的交互、認知的交互、也包括情感的交互、利益的交互。
(真理常常是握在少數人手里的,所以,一定不要太依靠會議,依靠群體來決策。)
2、分配務實與務虛時間
臺灣聯強杜書伍老板。強勢老板追求高效率的會議,但這不適合于競爭局面比較復雜,信息分散,或者公司運營呈現危機的時期。因為那個時刻,信息是比較亂的,如果決策不能有效地搜集各路信息,就有可能做出錯誤的決策。如果要求下屬立刻提出有價值的回答,就會抑制員工講話的積極性。
應該允許一部分會議沒有“效率”,并不是立刻得出結論。所以每個會議都要預留“務虛”時間。
公司會議時間應該是七三開。七成用于處理緊要的事情,進行決策和布置任務。另外三成,則用于討論那些并不那么緊急的事情,用來扯扯淡,啟發大家思考。
開會是發現和培養有潛力的中層干部的過程。
3、會后紀要
會議結束后,3個小時之內必須要出一個紀要。明確下一步的行動,并且把每一個行動分解落實到每個人頭上。哪怕會議沒有取得決議,還需要再開一次會議,也會有人需要落實總結工作,就是負責下一次會議的準備工作。
備忘錄:一、會議的總結和結論;2、進一步需要討論的問題;3、誰來承擔什么責任,包括啟動下次會議;4、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和目標;
1、用會議衡量組織的管理水平。不同的權力結構,不同的領導模式,相應地就有不同的會議形式。但是,在不同的會議形式中,也存在著效率高低的問題??梢哉f,“會議質量”是組織管理水平的一個體現。提高會議效率的關鍵,在于領導者的認識。
2、從文化建設的角度看待會議。改善會議質量的方法,關鍵是要形成會議規則和會議文化,會議規則容易寫成文本,但是,會議是否能夠開得高效,會議是否達到了目的,實際上是組織文化的反映。
3、建立有效的開會模版。在一個組織中,往往存在著不同的層級,不同的工作方式,所以,會議不可能千篇一律。但好的組織,一定要有高效會議的訓練,包括召開不同類型會議的模版和最佳做法的分享體系。
4、不召開沒有準備的會議。會議是一種群體溝通的方式,不存在著超越組織、流程之外的會議。應該像亞馬遜案例一樣,看待會議的本質。會議召開之前,必須要精心規劃,明確主題、人員,并預判大家的參與程度。然后,由此來確定議程,會前作出積極準備。
5、明確區分務實會和務虛會。務實就是務實,務虛要有務虛的樣子。每個會議都應該有一個清晰的議程,要明確是否就某一個議案在會議上作出決議。如果不需要決議,就是務虛會,務虛會的過程控制極其重要,內容一定要與未來的業務緊密相關。不能在將來務實的內容,不適合會議討論,一般不作為務虛會的內容。
6、建立會議的兩級責任人。召開務實會,就是為了作出明確的決議,決議之前要有對于會議效率負責的責任人,決策之后要有落實會議決議的責任人,要通過明確的備忘錄和執行計劃來反映會議決議。明確兩個責任人,是對于會議結果落地的體系保證。
7、用獎懲來提高會議效率。會議的目標,最后一定要呈現為結果,而這個結果應該和組織的長遠目標、年度目標是一致的,應該根據結果來安排相應的獎懲。只有獎懲到位,會議效率才能提高。開扯皮會多的企業,基本都是業績評價制度較差的企業。
8、恰當地安排會議的實體部分和虛擬部分。隨著組織規模的擴大和移動互聯網等技術的進步,組織成員之間的聯系方式日趨多樣化,所以,工作聯系客觀上已經分為實體聯系層次和虛擬聯系層次。會議,作為群體聯絡的方式,也對應地會加大虛擬的部分。不過,究竟是郵件、微信或者其它形式,都應該揚長避短、有機地加以使用。
【溫馨提示】組織會議的5個技巧和組織會議的5個技巧包括的問題,以上的文章解決了您的問題嗎?部分內容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請以實時信息為準或撥打服務熱線詳詢。青島會議公司提供:青島會議會場,青島會議酒店,青島會議接送,青島會議服務,青島會議用車,青島會議公司策劃,青島會議接待服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