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
1.詞語來源:沙龍這個詞起源于意大利語,原意為大客廳。派對是英文的party的音譯,意味著小型的聚會。
2.目的與參與群體:沙龍和派對都是社交活動,但它們的目的和參與群體有所不同。沙龍通常是為了學習交流,每期都有兩個不同的主題。參與者雖然不用很認真地準備,但畢竟還是來學習的,不是純粹為了開心。而派對則更注重娛樂和放松,通常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行。
3.環(huán)境和氛圍:沙龍一般發(fā)生在比較正式的環(huán)境中,如客廳或會議室,氛圍比較安靜,適合進行深度交流和學習。派對則一般發(fā)生在比較私密的空間,如酒吧、家中或戶外,氛圍比較輕松活潑,適合娛樂和放松。
總的來說,沙龍和派對在目的、參與群體、環(huán)境和氛圍等方面存在差異。選擇參加哪種活動取決于個人的興趣和需求。
會場布置(www.gdfengteng.com)是具有靈巧性的,不僅僅只有劇院式、課桌式這樣的傳統(tǒng)布置方式,應該根據(jù)會議人數(shù)、會議主題等有計劃的去設計,以下四個不同設置的會場都各自獨具特點。
一、眉毛形式樣
這種布置將兩排椅子按月牙形相識而設,每排各放置5把。在場與會者以前從沒見過這種布置,但卻能感受到一種親近感,非常適合話題敏感的交流、辯論、或討論。這種以參會者為中心的座位安排方便所有與會者參會。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布置給那些穿短裙或裙子的女性一種容易走光的隱憂。
二、多輪實惠的雞尾酒
咖啡館式的布置配上幾輪小型的雞尾酒,每輪都在主講人和大屏周圍擺放三個座位。這種形式適合各種類型的培訓和思考討論活動。編排的初衷是為與會者不多的情況的設計的,但人數(shù)多的話可以移動椅子以安排多出的人。在這種會議室內(nèi),最好的交流方式通常每桌至少3人,尤以4人為最佳。
三、休息廳式樣
雖然一開始很多與會者就被休息廳舒適的椅子和躺椅吸引了過去,但我們很快發(fā)現(xiàn)這種安排難以讓與會者暢談。因此,這種布置不利用發(fā)揮集體討論,但有利于舒緩情緒、較隨意的反映演講人所說的話,或者一般性討論活動。這種安排非常適合以專家為中心的單向演講方式。鑒于酒店通常不設有椅子和躺椅,所以這方面以后可以多考慮一些。
四、播客式座位安排
這種布置有兩張6尺長、類似課桌的桌子相視而設,在每張桌子一邊擺放三張座位并在每排尾端都各擺放一張。Hurt強調說,這種設置一般將三張課桌以投影屏幕為中心呈半圓形擺放,每邊可坐三人,能夠讓會議主持人走進U形會場兩邊的開闊區(qū)域與參會者交流。盡管坐在尾端的人必須移動座位以正視中央的主講人,這種會場布置對小型會議仍是不二之選。
沙龍[shā lóng]
“沙龍”一詞最早源于意大利語單詞"Salotto",是法語Salon一字的譯音,原指法國上層人物住宅中的豪華會客廳。從17世紀起,巴黎的名人(多半是名媛貴婦)常把客廳變成著名的社交場所。進出者,多為戲劇家、小說家、詩人、音樂家、畫家、評論家、哲學家和政治家等。他們志趣相投,聚會一堂,一邊呷著飲料,欣賞典雅的音樂,抱膝長談,無拘無束。后來人們便把這種形式的聚會叫做“沙龍”,并風靡歐美各國文化界,十九世紀是它的鼎盛時期。
正宗的“沙龍”有如下特點:
1、定期舉行;
2、時間為晚上,因為燈光常能造出一種朦朧的、浪漫主義的美感,激起與會者的情趣、談鋒和靈感;
3、人數(shù)不多,是個小圈子,通常都是名流;
4、自愿結合,三三兩兩,話題很廣泛,很雅致,自由談論,各抒己見;
5、一般都有一位美麗的沙龍女主人。
在十七、十八世紀時的法國,作為社交場所的沙龍,具有很大的影響。當時圖書不像現(xiàn)在這樣普及,各種宣傳工具也不發(fā)達,一些文人學士往往在沙龍里朗誦自己的新作。
在沙龍里傳播信息,制造輿論,從高談闊論中吸取富于智慧的語言,洞察人們的良知,自然也是一個極好的機會。法國最有名的沙龍要屬巴黎的朗布伊耶宅邸,這里集中了當時法國的許多名流、學者。
進入十八世紀以后,沙龍的性質有所變化,在沙龍里所談論的,主要的不是文學藝術而是政治科學,有時也出現(xiàn)過激的言論,因而那時的沙龍往往成為革命的溫床。不久,由沙龍派生出來了只討論政治問題的俱樂部。
現(xiàn)在美術展覽使用沙龍這名字的也屢見不鮮,最早的美展則是由一六六七年路易十四舉辦的。
沙龍一般都有一個美麗的沙龍女主人。沙龍的話題很廣泛,很雅致;常去沙龍的人都是些名流。我們在歐洲電影、小說和戲劇中經(jīng)常會看見富麗堂皇或典雅精致的沙龍場面。20世紀的二三十年代,中國也曾有過一個著名沙龍,女主人就是今天人們還經(jīng)常提起的林徽因,可見這種社交方式早就傳到了中國。
【如何組織一場沙龍】
沙龍是思想交流的公眾平臺,提供給專家和觀眾一個共同探討某一話題的機會。沙龍通常深入研究政治,民生,以及學術話題。
如果可能的話,要提前幾周開始計劃,這樣才能順利招募成員,組織整次活動。
方法/步驟一:招募成員
1、選擇沙龍話題。理想中,沙龍話題必須要對足夠數(shù)量的人群有重要意義,這樣才能招募到不同背景和興趣的人士。但是,避免將話題設置得太廣泛或太模糊,這會讓沙龍變得沒有重點。
如果你不懂如何平衡這些目標,要記住,話題不一定要引起爭議。有些小組沙龍是用于提供信息或建議的,這些就不必有觀點的交鋒。
2、招募不同背景的參與者。3到5人的沙龍小組往往效果最好。尋找來自不同背景的專業(yè)人士。例如,親歷此問題的公眾人士,有過在商界或非公益組織處理此問題經(jīng)驗的人士,或研究此問題的學者。組成一個年齡,性別,民族不同的小組,因為個人背景對他的看法有很大影響。
邀請四人以上最保險,以防有人最后一刻決定不來。
至少提前幾周發(fā)出邀請,給他們充足的準備時間。如果有人拒絕邀請,這也能給你時間找人代替。
3、邀請一位主持人。理想情況下,他/她應該有過主持小組沙龍的經(jīng)驗。選擇一個充分了解本話題,且在社交場合有經(jīng)驗的人來主持沙龍。
主持人的主要職責是讓小組成員專注于觀眾,保持沙龍順利進行,在組員一籌莫展的時候引導大家繼續(xù)沙龍下去。
4、規(guī)劃沙龍場所。單個的椅子與一張大桌子相比能讓組員更貼近觀眾,吸引觀眾參與。將椅子按半圓形擺放,但仍要面對觀眾,這能方便組員相互沙龍。準備些小桌子,或用于放筆記的小臺子,并為每位參與者準備一杯水。除非房間內(nèi)人數(shù)少于30,為每兩位參與者準備至少一只話筒,為主持人單獨準備一只話筒。
考慮讓主持人坐在小組成員中,以便他更高效地介紹、引導每位成員。讓主持人站在舞臺一側的講臺后面會加大他工作的困難。
方法/步驟二:策劃小組沙龍
1、弄清沙龍的目標。讓所有小組成員早早地知道小組為何被召集起來的原因,這樣他們會有時間準備。小組可能是要為某一問題提出具體解決辦法,主持一個復雜、抽象的沙龍,或為某一話題提供信息。
要讓組員了解到,究竟是沙龍只需為某一話題提供基本的介紹,還是觀眾已經(jīng)有了一定理解,要尋求更深入的建議或細致入微的觀點。
2、決定時間長短。大多數(shù)沙龍,特別是大型會議或活動的沙龍,進行45-60分鐘最佳。若單獨舉辦,探討一個特別重要或熱門的話題,90分鐘會更合適。
可以的話,讓參與者在沙龍結束后逗留一段時間,這樣觀眾可以與其親自探討。
3、考慮以單獨演講開頭。(可選)小組的焦點仍應是沙龍。然而,如果沙龍的主要目標是提供信息,這樣做可以讓沙龍更有效地進行。讓每個組員都提出自己對主題的解釋,或者對本話題的觀點,每人不超過10分鐘。
這種方法要求整個小組花費更多時間準備。因為每個組員都要根據(jù)前人的發(fā)言來進行自己的發(fā)言,而不是就同一話題發(fā)表看法。
4、提前確認是否需要使用幻燈片,如需要,提前選擇有PowerPoint投影儀的會議室等地點。
如果組員要求做展示,詢問是否需要打印材料供組員參考。
5、為組員提出問題。試著提出幾個開放式問題,對于這些問題,組員能在沙龍時以自身專業(yè)知識進行作答。專門針對某些組員提出問題也可以接受,但要確保每個人回答的問題要平均。預測觀眾會提出的問題,把這些問題也加入其中。將這些問題以重要性最強到最弱的順序排序,因為你準備的問題要多于真正提出的問題。試著將每一個問題都與上個問題緊密銜接,避免突然轉變話題。
邀請主持人或嘉賓檢查你的問題,提出修改意見或補充問題。
如果匯集問題時遇到困難,可以單獨詢問每一個組員:他會問其他組員什么問題。將最好的問題加入問題列表中。
6、計劃好其余部分。決定問題環(huán)節(jié)的時長,提問通常占據(jù)整個沙龍一半時間。將最后20-30分鐘用于接受觀眾提問或沙龍。如果時間緊,或沙龍形式偏向于講座形式,就將其久縮短為15分鐘。
7、提前介紹組員相互認識。向他們描述沙龍的形式,并給他們簡短的交流時間。他們可能會粗略決定誰應該回答哪個方面的問題,但不要將具體問題提前透露給他們。
方法/步驟三:主持沙龍
1、說服觀眾坐在第一排。嘉賓越接近觀眾,氣氛就會越緊密、活潑。可以考慮給坐到第一排的人發(fā)些小禮物,比如扣子或糖果。
2、簡要介紹嘉賓和每位參與者。簡短地用一兩句話介紹話題,因為多數(shù)與會觀眾可能已經(jīng)對此有了基本的了解。
簡要介紹每位參與者,稍微提及其經(jīng)歷和其與沙龍主題的聯(lián)系即可。避免把整個生平都介紹一遍,全部介紹時間不應超過10分鐘。
3、早早地邀請觀眾加入。沙龍一開始就邀請觀眾們加入。對此,一個簡單快捷的方法就是粗略調查他們對此主題的看法,使用舉手或鼓掌的辦法。
或者,調查觀眾對此主題的了解。這些結果能使嘉賓小組更專注于與觀眾聯(lián)系最大的話題。
4、問出預先準備的問題。按照預先準備的順序提問,但若沙龍走向了一個不同但有趣的方向,不要猶豫改變順序。將問題分散在每個參與者身上,被提問者應該是對此話題最了解的。給其他組員少量時間做出回應,隨后進入下一問題。
不要讓每個組員對每個問題都加以權衡。組員有話要說時,讓其自然回應。但若沙龍蹣跚不前,就應邀請對此主題了解較多的人回答。
5、必要時加入自己的提問。無論何時,只要對沙龍有益,你都可以偏離準備好的問題。特別是,當某位成員的回答不令人滿意時,你可以追加問題。試著改述原來的問題,或者最好想出一個更細致的問題,使它能將上一回答與沙龍中另一觀點或說法聯(lián)系起來。
6、準備計時器。如果能看清的話,你可以看臺下或對面墻上的實體鐘。或者,可以找人站在屋子盡頭,舉著牌子提示“10分鐘”,“5分鐘”,每到一部分末尾時酌情舉起相應的牌子。
7、讓沙龍組員有任務感。當某個組員說得過長或跑題時,禮貌地將沙龍引回到正確觀點。當她停下喘口氣時,插入以下的說法。你可以選擇讓參與者提前知道你會用什么樣的話將他們引回正軌。
“你的觀點很有趣,但是咱們一起多聽聽___”
“我們來看看(另一位組員)對這問題的看法,特別是關于__”
8、向觀眾征集問題。通知觀眾你計劃怎樣征集問題,比如,是舉手發(fā)言,還是邀請觀眾站到話筒前等候。輪流傾聽每個問題,將問題清楚地重復一遍,讓屋子里的人都能聽到,最后向感興趣的沙龍組員提問。
以防沒人敢站起來問第一個問題,自備幾個問題準備自己問,或者讓助理在人群中發(fā)問。
如果觀眾占用了過多時間,禮貌地打斷,你可以說“所以你的問題是__,對嗎?”或者“抱歉,我們需要往下進行了,你的問題是?”
讓觀眾了解你只能再問兩三個問題了。
必要時準備紙筆,讓觀眾寫下來。
9、致謝:感謝所有參與者。感謝嘉賓,主持人,大會組織者,以及觀眾。
【注意事項】
主持人需要時刻關注話題的聚焦,避免出現(xiàn)
如果正在召開沙龍會或大會,你需要告知觀眾下一場活動的地點和主題。
沙龍是否收費,需要看討論的話題,目的,想要達到的意義,或是為了設置一定的門檻來吸引真正喜歡沙龍討論的人
主持人根據(jù)時間和節(jié)奏的需要,進行話題,發(fā)言人的切換
【溫馨提示】關于沙龍會議室,沙龍會議室布置的介紹,部分內(nèi)容來自網(wǎng)絡,僅供參考,請以實時信息為準或撥打服務熱線詳詢。青島會議公司提供:青島會議設備,青島會議接送,青島會議住宿,青島會議場地,青島會議模特,青島會議公司策劃,青島會議接待服務等。